活性炭和機制木炭是兩種不同的炭。活性炭主要用于凈水、空氣凈化、醫藥上。機制木炭是用在燒烤、取暖、工業方面。
機制木炭:
市場上人們所說的機制炭(機制木炭)是一種新型可再生能源,也被成為人造炭。制作機制炭采用的原料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秸稈、麻稈、稻殼、鋸末、竹屑、花生殼、椰子殼等生物質廢料。具體可參閱前面文章→適合做機制木炭的原料有哪些 機制木炭制作方法:
1.粉碎:把原材料經過粉碎機粉碎成顆粒狀。
2.烘干:然后把顆粒經過烘干機烘干,切忌水分的掌握。
3.制棒:把烘干后的材料經過制棒機做成棒狀。
4.炭化:最后經過炭化爐的炭化,冷卻后就是成品木炭。
機制炭根據低溫炭化、中溫炭化、高溫炭化也分為三種等級,即低溫炭、中溫炭、高溫炭。
椰殼活性炭 | 機制木炭 |
活性炭:
活性炭的生產過程:活性炭的生產一般分為兩個過程。第一步:炭化。將原料在170-600的溫度下干燥,同量將其80%的有機組織炭化;第二步:活化。將第一步已炭化好的炭化料送入反應爐內,與活化齊和水蒸氣反應,完成其活化過程,制成成品。在吸熱反應過程中,主要產生一氧化炭及氫氣組合氣體,用以將炭化料加熱至適當的溫度(800至1000度),將去其所有可分解物,產生豐富的孔隙結構及巨大的比表面積,使活性炭具有很強的吸附力。不同的原料生產的活性炭具有不同的孔徑。
活性炭與機制木炭最本質的區別是:機制木炭沒有經過活化的步驟,活化是活性炭生產工藝中最重要的一步。經過活化處理的活性炭孔隙率大大提高。空隙率與吸附能力直接相關,孔隙率不能用肉眼直接辨識。但是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小實驗來檢測活性炭孔隙率的高低。下面分別是將活性炭與機制木炭分別放入干凈的自來水中,觀察發現,活性炭倒入自來水中后,活性炭孔隙因為吸附水分子,將孔隙中的空氣逼出來就有大量的大氣泡冒出,排出來的氣泡將活性炭顆粒沖擊上來,活性炭顆粒像是在跳舞一樣,久久不能平靜,大氣泡排出后慢慢會變成小氣泡排出,說明活性炭的孔隙率特別的大。但機制木炭倒入自來水中后幾乎不發生任何變化,沒有氣泡冒出,機制木炭全部沉入水底。這個簡單的小實驗可以告訴我們經過活化的活性炭吸附能力遠遠大于機制木炭。